科创“后浪”涌动产业浪潮,威海高新区一揽子政策广聚青年英才

2023-06-29 21:47:25 来源:威海新闻网

这段时间,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捷报频传,先是入选2022年度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接着又开始赶制来自京东方的新订单。

成绩的背后是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天力电源将研发中心搬进了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孟凡刚所带的团队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围绕天力电源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由孟凡刚团队主攻研发和销售,天力电源主导生产和经营。

如今,天力电源已从曾经的纯粹代工型企业成长为自主研发科技型企业,靠实绩证明:深度的校企合作,是推进产业升级的高效路径。


(相关资料图)

“我们支持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在高校,同时引导高校把实训基地落在企业,实现双方协同创新发展。”高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威海市青年人才集聚地和科技创新主战场,高新区充分发挥驻区高校多、科技企业多、创新平台多的资源优势,以校企地合作新路径构建“育才、聚才、留才”新机制,率先打造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示范区,以“百分百”的诚意全力服务青年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

日前,高新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威海)等5所驻区高校签署《联合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示范区合作协议》,打造高校、平台、企业、园区和地方的联建共建平台,重点实施“产业聚才、就业助力、青年安居、人才交流”4个专项工程。

这是高新区与驻区高校的双向奔赴,也是为区内青年营造发展空间的又一力举。近年来,高新区坚持“产教融合”“产才融合”发展战略,发挥校企地协同联动效应,驻区高校则聚焦高新区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并服务高新区。

其中,山东大学(威海)与高新区在校企平台共建、引育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同样与高新区保持紧密合作,校区多名青年教师及科研团队与威高、迪尚、光威、新北洋、金猴等高新区龙头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累计孵化30家科技型公司,建设10家专业技术研究院,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近430人,吸引百余青年人才在威工作。

此外,高新区管委及区内企业与威海职业学院等合作成立高新学院、威高学院、迪尚学院等,每年为区域、企业定向培养人才1000人以上。

日前,高新区与驻区高校联合出台了《校地人才双向交流管理办法》:驻区高校每年遴选10名科研能力强、有合作基础的青年教师到重点企业挂任“科技副总”;企业选聘10名创业阅历丰富、社会责任感强的青年企业家到高校挂任“产业教授”。

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工作科工作人员一直不间断和区内企业进行对接,询问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需求,40余家企业伸出“橄榄枝”。其中,人合机电、云山科技等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相关学院达成合作意向,万丰镁业、卡尔电气等与山东大学(威海)展开了深度合作。

“‘科技副总’就是‘智囊团’,可大大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让企业更具发展后劲。”威海人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全方位打通校企地人才交流渠道,高新区还不断通过主题活动“聚才”、特色载体“留才”。据了解,高新区积极培育晶合数字、精讯畅通等首批10家青年发展友好型企业。目前还有50家企业正在申请认定,形成“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梯次机制。

此外,高新区打造了一批青年发展新平台,以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主体,延伸设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中心等25家符合青年人才专业特色的新兴领域创新机构,成功培育天帆科技、盛泰智能等36家青年人才集聚度高的科技型企业,吸引130多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留区发展。(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 文/图)

上一篇:

怎么查手机激活日期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