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制度下妻妾如何相处(妻和妾有啥区别)-焦点速看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古代一夫多妻制度下妻妾如何相处,妻和妾有啥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 | 读书君
很多人都羡慕古代的男人,尤其在如今这个“男多女少”的性别失衡的结构年代,很多人都羡慕古代男子,不仅可以掌权,还可以“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天天有人伺候,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相关资料图)
然而,事情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吗?别开心得太早,假若现代男性穿越到古代,还真不一定能取得上媳妇。
为什么?
很多人认为,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其实不然。事实上,古代也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即一个男子只允许有一个合法的妻子。
和现代一夫一妻制不同的是,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其实还带有“附属”,准确地说,它叫一夫一妻多妾制。
这个婚姻制度从原则上被认可,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虽然正妻只能有一个,但是可以纳妾,光是这点就足于让很多现代的男子为之羡慕不已!
另外,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只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男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女人在家基本上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听丈夫的,这同样让现代的很多男人感到羡慕。
然而,如果真能穿越到古代,你还真不一定能够娶得上媳妇,享受到这些所谓的美好。
首先,在那个年代,普通人绝大部分的一生都往往都是劳苦命,且在那个年代,可以出人头地,可以碰运气的机遇和机会更是少得可怜。
其次,纵观古今,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拼的是能力和本事。在古代那个受限的年代,能够三妻四妾的男子,只是少数,诸如出身高贵、社会地位高或者是有钱的大户人家。
比如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皇帝,可以享受到的就是“三宫六院”的待遇,光是妾的名目就非常繁多,有妃子、昭仪、夫人、美人等称谓。
其他地位等级稍往下的男性,有小妻、下妻、妾、小妇、少妇等。在当时,上流社会,有钱人可以达到“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的程度。
由于上面的贵族人家、有钱人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女性资源,到了底层百姓手中,能够分到的资源就少得可怜。所以,要说真能穿越到古代,还真不一定就能讨到媳妇。
都说“无规不成方圆”,妻妾成群,如果没有规则约束的话,必定会乱成一团,尤其是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看看这些年来那么多的影视宫斗剧,就知道女人争风吃醋、为了权利地位,大打出手有多厉害了。
电视剧虽然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女人们艰难的生存现状。
中国古代男子虽然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对于妇女的权利,法律上也是有严格的婚姻制度作为保障的。
①“妻”
妻,顾名思义,即男人的妻子,这是明媒正娶的,具有法定意义的正房。
这是经过古代婚礼标准的三书六礼,即“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明媒正娶回来的妻子。
什么是六礼呢?
具体而言,就是:
在古代,男子娶妻没有现代人那么随意,有的可以草率到在相识几天内,可能连对方真实名字是什么,家住哪里,做什么工作都不知道,就可以快速闪婚,到婚姻登记所领证了。
在古代,男人娶妻不仅是自己的事,更是一个家庭、家族的大事。所以,娶妻并不是只由男子就能决定,而是要经过家族、家人的慎重筛选、权衡选出来的。
所以,到如今,我们还时常说那句话“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这其实并不是男女们对婚姻无奈的一句简单的吐槽,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的。
筛选标准是什么呢?
具体来说,主要是看女方有没有犯过重大的罪行,女方的出身和男方是否是门当户对,女方的形象、性格等,是否符合当时传统观念中的德行兼备标准,比如温柔能干,贤德忠诚等等。条件好一些的家庭,同时也会格外看重女方家的财力、权力以及社会地位等是否般配。
这和现代人选配偶其实没什么两样,只是古代男子就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从经济以及社会地位匹配来看,上层社会基本与上层社会通婚、联姻,看看皇帝选妃就知道了,普通家庭的姑娘,即便长得再貌美如花、倾情倾城,如果没有一定的好的出身条件和家境,那基本上就和妻子、正房的角色“Say goodbye”了。灰姑娘嫁王子的故事,大多只出现在童话里。
想要当妻子,做正房,母仪天下,那并不是一般女子都能胜任的。而如果选定了妻子,与之结为了伉俪,那么妻子嫁入到夫家后,如果没有放下重大的罪过,丈夫是不可以随便休妻,抛弃妻子的,妻子的合法权利受法律的保护。
②“妾”
“妾”,即除了正房妻子之外,男人在外面另外纳娶回来的女子。妾一般出身都比较低微,婢女、妓女都有可能被男子纳为妾。
纳妾是没有正式的婚姻仪式的,可以将其视为是一种买卖交易。
也正是如此,妻和妾虽然都属于男人的配偶,在家庭关系中都从属于丈夫,但是在法律上以及宗法制度上,是有高低之分的。
在《说文解字》中,“妾”的解释是:“妾,有辠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这里的“辠”,奇书和“罪”就是一个意思。当年秦始皇觉得“辠”字像“皇”字,便将其改成了“罪”。
“妾”本意是指有罪的女子,在古代社会里,一般用来表示“女奴隶”,其出身和奴仆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后来,这个字用来指除正妻外,男子另娶的女子。
中国古代社会,格外强调血缘宗亲关系,强调子孙满堂,人们认为生的男丁越多,越能光宗耀祖,越是有面子。而一个家庭如果没有香火延续,则被视为是一种巨大的耻辱。
所以,古代男子纳妾,除了出于个人生理需要外,还可能出于生孩子等原因的考虑,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过,即便妾给夫家生得再多,立得功劳再高,其身份和地位依旧是卑微的。
由于出身卑微,她们属于丈夫的附属品,和正妻的地位也并不是平等的,属于主仆关系。正妻是当家的女主,掌管家里的内部大小事,包括相夫教子,管理妾、奴才等人。
妾在夫家没有宗法地位,不能入族谱,妾不参加夫家宗族的祭祀活动,一旦丈夫不再喜欢,可以将其随意抛弃,她们的权利不受宗法制度的保护。
从子女上来看,妾所生子女为庶子,庶子叫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生母妾为姨娘。庶子的监护权,是在正妻也就是他们的嫡母手中,生母妾丧失亲权。
到了民国时期,实行的还是一夫一妻制,当时妾的合法权利,才得到了较大的保障,那个时期,可以说是妾在中国历史上认可度最高的时期了。
后来,直到了195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婚姻中不再有“妾”的存在,妾才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简而言之,妻与妾是两个完全不同地位的人,在夫家,“夫妻齐体”,也就是正房妻子和丈夫一样,在社会和家族中享有同等的地位。而妾,承接于下,与夫不对等。
在古代,男子休妻,有“七出三不去、义绝、和离”的规定,不是想离婚就离婚,想休就休妻。而对于妾,那则是“爱则留之,厌则遣之”了。
顺带一提的是,除了妻、妾,婢也可以作为丈夫的“服务对象”。
③“婢”
“婢”,女奴,女仆的意思;另外们还有另一种意思就是,在古代,罪犯妻女没入官家为奴,也称为婢。
古语常说“男为奴,女为婢”,婢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是最底层的。所以,比较而言,“婢”比妾的身份、地位更低一层。
不过,婢女的身份地位,是可以转换的。妾和主人没有正式的婚姻关系,除了买卖获得外,还可以将婢女、歌妓、丫鬟等改变身份,实际上,她们本身和妾就非常相近。
总言之,古代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一夫多妻制”,男人也并非是随便就可以休妻的。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古代男人的确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光是从娶妻纳妾这点来看,就足于说明一二。
生活在古代的女性, 并不容易,除了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低,还要承受太多社会、家庭带来的磨砺和折磨。不过,生活虽苦,但是日子总是要往前过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幸福和无奈。
参考资料:
李节著.礼法视野下宋代妇女的家庭地位研究[M].2020
卢琨,汉语妻妾称谓委婉语研究
陈东原著.中国妇女生活史[M].2017
常建华著.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M].2020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email protected]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