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聚焦新疆高质量发展·天山深读】
(资料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疆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发布新疆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围绕“2+5”重点人才计划,自治区科技厅在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营造良好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围绕这些问题,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陈如标进行了详细解读。
定额包干
赋予更大人财物支配权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为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提高创新绩效,今年2月,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发布《自治区关于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部分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科技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期限3年。
陈如标介绍,“包干制”试点前,科研人员在课题开始前需要对科研经费的每笔开支进行详细预算,后续费用支出要严格遵守预算。由于科研具有不确定性,过于限定经费科目,会掣肘科学研究。对此“包干制”明确,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定额包干资助,科研人员在提交项目申报材料和合同书(任务书)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绩效支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科研需要和相关薪酬标准自主确定,绩效支出费用原则上不得超过科研项目总经费的30%,其中数学、物理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可提高至不超过60%。
陈如标说:“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才能充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能动性,创新源泉才会不断迸发。”
不仅如此,为了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自治区科技厅还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实施方案(试行)》,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和“SCI至上”的不良导向,注重各类科技活动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是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必须创造条件,改革机制,让广大科技人才能够将创新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陈如标说。
以奖代补
强化培育本土高层次人才
为加大对本土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力度,自治区科技厅2022年10月启动“天山英才”培养计划。
陈如标介绍,“天山英才”培养计划主要是着眼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科技创新、工程技术、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领域,以3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在自治区和兵团遴选支持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本土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自主选题研究、转化科技成果等创新创业活动。
陈如标说,资助经费的30%可用于个人生活补助,视同政府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例,3年周期内可最高资助600万元,其中180万元可用于个人生活补助。资助经费额度的确定,由评审专家根据申报人的创新创业活动评审确定,不搞“平均主义”。
此外,“天山英才”培养计划首次在青年拔尖人才专项中设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项目,对入选者可连续支持3个周期,最高资助经费可达900万元,鼓励青年人才甘于坐冷板凳,安心静心探索。同时,更多地把科研资源直接分配到这些年轻的一线基础研究人员手里。
陈如标说,“天山英才”培养计划注重各培养项目相互衔接,实现个人与团队、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全覆盖支持,突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揭榜挂帅
打破科研人员地域团队限制
为攻克我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疆内落地转化,不久前,自治区科技厅启动实施2023年“揭榜挂帅”项目工作,面向全疆征集项目需求。
“揭榜挂帅”项目着眼于解决自治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项目实施后研发的技术或产品可直接实现产业化,或形成经济效益,或解决公共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
陈如标说,这些项目聚焦产业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有着明确的应用场景、清晰的技术指标,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将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新疆培养一批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人才。
项目主要由区内企业作为最终用户(或用户代表)提出需要发榜的技术难题或重大需求。凡具备资格的疆内外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或其他各类创新平台及其联合体等均可主动揭榜。
记者了解到,2021年,新疆首次尝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发布了5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2022年,新疆共计27个项目面向全国张榜,项目既涉及林果业、水利工程、矿业、交通等传统产业,也包括生物育种、机械电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揭榜挂帅打破地域、团队限制,鼓励能者上,充分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能够集中优势力量聚焦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真正推动产业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陈如标说。